現代市場學上,我們愛用什麼Generation X、Y或「八零後」等名詞來歸納和劃分各時代出生的年輕人生活、行為和消費模式,像早已忘掉了還在世上一代以克林頓為代表的baby boomer時代,不禁嘆一聲歷史無情。
畢竟,那些在四、五十年代出生、曾經亦是「潮」人,「hea」過,和披頭四、Bob Dylan、Woodstock、迷幻藥、反越戰一起成長的所謂「嬰孩潮」,今年已五、六十歲了。能出人頭地的已出人頭地,由燦爛歸於平淡的已平淡退休,但他們心內的一團火有些還未熄,對他們一說起Club Med這度假村老品牌,定然勾起一些集體回憶。
曾幾何時,Club Med打起「陽光和性(Sun & Sex)」這旗幟,吸引當時全球的中產,來到一望無際的細白沙灘,沒電視、沒電話(當然沒手機),只用身上掛着的貝殼頸鏈作貨幣,赤裸裸地跳進陽光和美女的擁抱,這才叫專為club members而設的度假保證。可惜到了八、九十年代,受到陽光致癌之說及愛滋絕症的衝擊,「陽光和性」的口號驟然弄巧反拙,Club Med的賣點馬上盪然無存。
追究一下Club Med的歷史,Club Med的全名是Club Méditerranée,1950年由比利時猶太人傑勒德布利茨(Gérard Blitz)創辦。本來是個會員制非弁利的club,針對全球懂享受度假的「潮」人而成立。在1990年,繼創辦人布利茨去世後,Club Med才轉營為商營企業,而在1995年,更於法國巴黎成為上市公司。
高球愛好者天堂
直至1997年,由前歐洲迪士尼CEO Phillippe Bourguignon接手,把Club Med重新定位,從度假村變成度假服務為主,不幸又遇上四年後的9/11事件,和一大堆競爭對手如Club 18-30、Superclubs和Sol Melia等爭奪市場,業務一直受困。之後,Club Med曾幾經轉換領導人,至2004年,最大股東為Accor酒店集團,把Club Med包裝為今天以家庭為主的度假村,標榜的是「一價全包、快樂齊享」的度假概念。
Club Med從2005年開始已轉虧為盈,去年收入為十七億歐羅,在世界各地擁有八十多個度假村,全球雇員超過二萬人。
最近,亞洲區內九個度假村之一的Club Med 民丹島度假村重新開幕,更配合附近海天一色二十七洞的Ria Bintan高爾夫球場,成為高爾夫球愛好者的度假天堂。
筆者最近到訪印尼Rita Archipelago 的三千二百多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民丹島,距離新加坡只有45公里,從新加坡 Tanah Merah 渡輪碼頭出發只需55分鐘船程即可到達。重臨 Club Med,躺在陽光下細白沙灘上、金絲交錯的椰樹中,入住更時尚、更型格新面貌的豪華房,同時亦感受那久違了的Club Med接待傳統 。
每個客人都是GM
那裡,每個客人都叫GM (Gentils Membres , Gentle/Gracious Members,有着英文kind 和nice的意思),負責接待的叫GO (Gentils Organisateurs, Gentle/Gracious Officers,),而村長則叫Chef de Village (Village Chief)。當然,這亦是法文和英文語帶雙關地凸顯度假村內超水平、具各國風味的全日盛饌,酒也是任飲。
度假村當然少不了運動和消閒活動,這裡的水療美容中心、水上健美操、健身房、瑜珈、射箭、滑浪風帆、Hobie Cat、浮潛和深海潛水和等一一俱備。還有亦專為十歲以下的小孩提供完善服務,例如「歡迎小寶寶服務 (Baby Welcome)」為兩歲以下的嬰兒提供多種用具和「幼兒俱樂部 (Petit Club Med) 」等,讓年輕父母能安心在高爾夫球場享受揮桿樂。
和Club Med 民丹島度假村相距只有5分鐘路程的Ria Bintan高爾夫球俱樂部,是亞洲五大最佳球場、亦入選為東南亞最佳球場之一。其中18洞長 6,470米的海濱場 (Ocean course) 及九洞森林地(Forest course) 更擁有令人驚豔的景緻。設計師Gary Player曾說過,在Ria Binta設計高爾夫球場無疑是個一奇妙的經驗,因為這是他遇見過最好的環境之一:多元化的地形和周圍美麗的森林、海濱景色,還有那自然環境的變化都使這地方獨一無二。
其中第九洞signature hole,最令筆者難忘。站在海天一色的發球台上欣賞美景,忘記發球哩!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